党建

加强古籍保护意识 提高古籍修复技能——2021年广西古籍修复培训班在广西图书馆举行

发布时间:2021-10-29分类:文化建设责任者:浏览:

分享到:

为保障广西古籍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古籍收藏单位有关人员古籍修复的能力和水平,10月26—28日,2021年广西古籍修复培训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顺利举办。该培训班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来自全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30多个古籍收藏单位的70余名古籍保护业务骨干人员参训,共同交流学习古籍修复知识,提升古籍修复技能。

古籍文献是中华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国古籍历史之悠久、数量之丰富,在世界历史上实属罕见。但是由于环境、气候、人为等原因,大量珍贵古籍正面临着酸化、脆化、霉变、虫蛀等威胁,濒于损毁、消逝,古籍保护和修复工作任重而道远。开班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副馆长李其华指出,古籍修复工作是一项寂寞而又神圣的职业,需要内修心智、外修技艺,用爱心、耐心、细心让古籍在文化传承中复活,希望每位学员树立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掌握科学的古籍修复方法和技术,真正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培训课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修复组组长黄玉杏老师首先讲解了古籍修复的理论,古籍修复四大原则:整旧如旧、抢救为主、治病为辅、最少干预、过程可逆。古籍修复必须忠实再现古籍的原始文献形态,不能随意更换古籍的装帧形式和载体材料,遵循“片纸只字”不能丢失的原则,保持古籍的完整性和艺术性。随后,学员们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观看古籍修复过程的示范,了解修复所需的浆糊制作方法、补纸选用辨别、修复工具使用、纸张染色材料、古籍修复设备等。

掌握了古籍修复基础理论,还要通过“手上功夫”的考验。10月27日下午,每位参训学员领取一叶待修的古籍书叶和修复工具,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区捷、谭碧雁、莫争春、黄玉杏四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细致的古籍修复实践。首先用喷雾打湿桌面,将一块透明薄膜覆上湿桌面,再用毛刷反复排出薄膜下的气泡,使它成为一块光滑的“修复台面”。然后将一叶古籍放在薄膜上,借助竹启子小心揭开古籍书叶黏连的地方。观察古籍书叶上的纸张帘纹、缺损形状以及虫洞大小,用干净毛笔粘上浆糊,涂在书叶需要修补处的边缘,然后取补纸,按压到缺损处,最后用手或镊子去掉多余的补纸,这样一处破损的修复工作才算完成。学员们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学习和交流,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修复实践。

近年来,广西积极开展古籍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集中培训和传帮带等方式,提升古籍普查、版本鉴定、古籍编目、修复和碑帖等方面技能,全区古籍工作者的业务素养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广西古籍保护计划的全面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时代和国家战略都在呼唤古籍保护事业的奋斗者和同行者,广西古籍保护中心将一如既往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业内外各界人士一起,为广西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做出不懈努力。


 

▲副馆长李其华致辞

 

▲全体参训人员合影

 

▲教师授课

 

▲古籍修复实操指导

 

▲古籍修复实操

 

▲古籍修复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