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08分类:文化建设责任者:ly浏览: 次
它“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却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在古代中国一度不被重视,却成就了日本富国济民的“开物之学”;它真实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求真务实、造福百姓的可贵精神,它就是——《天工开物》。
3月29日—4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举办《天工开物》专题文献展,展出馆藏《天工开物》及相关文献近百部。有明崇祯十年初刻本(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也有上世纪20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种版本;有《天工开物》汉日对照本,也有《天工开物》的图说、译注;有宋应星的各种珍贵著作,也有他的生平故事……内容全面、种类丰富,立体化地讲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故事,全方位呈现了《天工开物》这一传承数百年的经典。
《天工开物》展览在广西图书馆地方民族文献中心一楼展出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由明末清初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6)独立完成。全书分上中下三卷18篇,附有123幅插图,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书中有结构比较复杂的机器图,还出现了270多名劳动人民的形象,堪称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长卷。1616-1631年间,宋应星多次远游应试科举,虽均落地而归,长途旅行却打开了他的眼界,足迹遍及京师、江西、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沿途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不少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知识、操作过程,对操作实态做了笔记,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总结,著成这部巨著。
中华民族有着浩如烟海的科技典籍的积累,它们是我国科技史的坐标,不仅构建了璀璨的中华科技文明,在文化交流中还远播海外,造福世界。17世纪末,《天工开物》传到日本,掀起了日本哲学和经济界的“开物之学”,被视为“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和“足以与十八世纪后半期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相匹敌的书籍”。19世纪30年代,《天工开物》的摘译本在欧洲流行开来,法国汉学家儒莲把《乃服》译成法文,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并把中国养蚕技术中的有关内容作为人工选择、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例证。据不完全统计,《天工开物》一书在全世界发行了至少16个版本,印刷了38次之多,其中仅日本就发行了4版,印刷20次,还发行有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等的多各文种译本。《天工开物》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在当时处于世界前茅,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展出的明崇祯十年(1637)自刻本影印本《天工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