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资讯/媒体报道

[广西日报]图书馆可以有很多“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2024-02-04分类:媒体报道责任者:浏览:

分享到:

来源:广西日报  https://ssw.gxrb.com.cn/json/interface/epaper/api.php?name=gxrb&date=2024-02-03&code=007&xuhao=7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名单,广西共有17家图书馆获评“一级图书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对一座城市而言,精神何以富有?图书馆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载体。作为公共文化资源,图书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很多人心灵的休憩地、避风港、加油站。

也许有人质疑,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不断抢占人们时间和空间的当下,阅读还有那么大的魅力吗?图书馆还能承载那些备受推崇的使命吗?去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1.8%,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较上年有所提升。同时,在过去一年里,国家图书馆“火成网红打卡地”,“上海图书馆椅子太舒服”上了热搜,还有“图书馆设‘发呆区’”“图书馆是最高效遛娃宝地”等话题,不断让各地图书馆成为热点新闻的主角。

可见,开卷有益仍然是大家的共识,书香致远依然令图书馆独具魅力。紧跟时代的步伐,图书馆可以有很多“打开方式”。

它可以是以书为媒的文化活动馆。比如嘉兴市图书馆,158名员工,一年内密集开展5000场“接地气”“有干货”的活动和课程,平均一天13场。其依托的是图书馆以图书为纽带织起的一张紧密公共服务网。读者来到图书馆,除了阅读学习,还可实践实操。

它可以是可随时“点单”的精神食堂。比如开启“一键借阅”的杭州图书馆,是国内最早实现快递借还书的公共图书馆,通过手机“点单”,每月借阅量突破万册。又如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入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的国图“中华古籍资源库”,以其体验极佳的古籍在线检索阅览,为读者“解锁”了不一样的公共文化服务。

它还可以是诗和远方。比如广西文旅部门打造的“走读广西”,以全区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馆藏和地方文旅资源优势为依托,把阅读推广活动办到景区,文史学者户外直播,摄影专家现场教学,沉浸式解读“喀斯特”的故事……“走”与“读”融合的成功实践,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从最新公布的“一级图书馆”榜单中,我们还能发现更多图书馆的“打开方式”。总的来说,这些创新的“打开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是以书为中心,而现代图书馆则更注重以人为中心。图书馆如果能满足读者在不同场景的阅读需求,就会受到读者的青睐,甚至被读者捧为“网红”。

今年的广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图书馆可以有很多“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