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 莫 媛
“童年离我们很遥远。有谁还能记起它的模样?有谁还问候它的冷暖?有谁还为之挽留或追忆?”“回望里,我们看到了什么?目光所至,无非是远山和浮云。但透过远山和浮云,必定是晴天之下美丽如初的童年和故里。”作家都是有故事的人。作为一位已至知命之年的散文作家,严风华在“停顿”人生,找回童年和故乡的温存时,将它们用行云流水的笔调编织进了散文集《总角流年》里。3月25日,在广西图书馆举行的第7期“悦心·读书会”上,严风华围绕读书会的主题——“斑斓的童年,沉重的笑影——从《总角流年》进入严风华的散文世界”分享了创作心路,与读者面对面探讨文学创作的苦与乐。
严风华,壮族,广西龙州人,现任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广西散文学会会长。他专注散文创作30多年,先后出版作品集《窗外是风景》《民间记忆》《四季飘香》《广西当代作家丛书:严风华卷》《一座山,两个人》等,其中《一座山,两个人》获第六届广西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
本期读书会的推荐图书《总角流年》为严风华的自传体小说,该书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是作者散文式小说创作的新尝试。《总角流年》之“总角”为古代未成年人发髻,借指童年。该书分为“命里运外”“家族之累”“乡野的忧郁”“阳光的褶皱”“劳动与金钱”“少年目光”等篇章,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1962年10月,我生于广西南疆一座古老边关——龙州城。从年份就可以推算出,我的童年和少年正好经历那段特殊时期。”动荡的年代,匮乏的物质,像厚厚的阴云,笼罩着严风华的童年世界。然而,浓浓的乡情和生活上点点滴滴的趣事,又像透过乌云间隙的阳光,一点点射进他心底,绘成了他斑斓人生的底色。“龙州的近代史就是广西的近代史。广西的第一个电报局是在龙州诞生的,龙州的第一条公路也是广西的第一条公路,龙州火车站也是广西的第一个火车站……”严风华的童年在龙州度过,提起故乡,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乡愁,更是他心底深深的怀念:“有码头篷船,有庙宇祠堂,有古巷小径。我调皮的身影,曾经像风一样从它们身边溜过;在一阵阵的叫卖声中,我经不住诱惑停在小吃摊前,掏出仅有的一两枚硬币,买了酸萝卜或者薄荷糖,和弟弟吃得两腮生津;我与同伴一起,蹚入没人看守的鱼塘中,用竹排将鱼赶上岸,白花花蹦蹦跳跳的鱼让我们捡得手忙脚乱……”青葱岁月的逝水流年,沉重中晃动笑影,轻松中惹人泪花,是严风华记忆的储藏室,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他将它们娓娓道来,看似平淡不惊,却于无声中给人以人生启迪。
“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比拼的是思想的深刻性和阅历的深度。严风华的作品就证明了这点。”悦心读书会主持嘉宾、青年学者王迅这样评价严风华的作品。南宁作协副主席、《红豆》杂志编辑部主任侯珏则认为,在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背景下,面对被遗弃的童年世界,我们如何为儿童、为下一代人做更多的事呢?这不仅仅是文学面临的事情,更是《总角流年》这部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文学之外的社会学启示。
严风华是广西散文作家的杰出代表、散文创作的领军人物。谈及创作心路,他说:“不少人都和我说自己遇到的波折有多少,其实波折也许谁都会遇到,关键是在波折中,我们要学会思考人生。”读书会上,读者纷纷表达了对严风华作品的喜爱和走文学创作道路的愿望。在回答读者提出的“创作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严风华坦言,创作最重要的是坚持。第二是写作要有正确的方法,“这是很长期的积累”,因为“苦难能让人奋发,苦难能让人想很多东西”。针对年轻读者提出的“‘80后’缺少人生阅历怎么写好文学作品”问题,严风华回答:“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关键你要学会怎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