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资讯/新闻动态

《南国早报》:古籍保护结硕果 砥砺奋进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7-06-13分类:新闻动态责任者:ly浏览:

分享到:
 

2017-06-12  《南国早报》  李丽

   

      7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6家获评“广西古籍重点保护单位”、40个收藏单位累计提交数据26149条……610日,由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广西古籍保护计划十年成果展”在自治区图书馆一楼大厅开幕。一组组数据、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生动翔实地向公众展示了广西10年来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本次展览采用全区巡展的方式,还将在桂林、柳州、玉林、北海等地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进行巡回展出,旨在向公众推介广西古籍保护工作,增强全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

      首展站吸引逾千观众

      据介绍,此次展览从建立古籍保护工作机制、增加财政投入、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颁布广西珍贵古籍、命名广西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完成全区古籍普查、抢救保护民族文献、改善古籍保管保护条件、壮大古籍保护人才队伍、提升古籍修复水平等方面进行展示。

      自治区图书馆作为此次成果展的首展站,特别举行了古籍修复、传拓体验活动,吸引了逾千名观众参与制作拓片、装订古籍的乐趣。覃女士是一名医生,当她得知自治区图书馆举办古籍保护方面的体验活动时,便与朋友相约而来学习如何装订一本古籍。“缝衣针、锥子等工具都用上了,今天我算是体会到古人装订一本书是多么的不容易。”覃女士说,要想把一本书装订好不亚于外科手术中给患者缝合伤口。

      记者了解到,2007年以来,广西大力推进古籍保护工作,出台了古籍保护工作的一系列文件,通过定期召开厅际联席会议、设立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广西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召开全区古籍保护工作会议等建立健全了古籍保护工作机制,为古籍保护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0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收藏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广西的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硬件软件双双提升

     “通过组织国家和自治区两级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评审,我们基本建立了古籍分级保护机制。”自治区图书馆馆长、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韦江介绍说。目前,全区共有7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72部古籍入选广西珍贵古籍名录,其中不仅包括汉文古籍,还包括少数民族古籍、简帛古籍等。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桂林图书馆、柳州图书馆、自治区博物馆、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办公室获评“广西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中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桂林图书馆、柳州图书馆还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0年来,各收藏单位积极争取资金,有的更换了古籍装具,有的购置了杀虫机等设备,有的给库房安装了恒温恒湿空调,大大改善了古籍的保管保护条件;先后添置了纸浆补书机、纸张纤维仪、测厚仪、拉力计等现代化设备,提升了古籍修复的现代化水平。

     “除了提升硬件设施,我们还培育壮大了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韦江说,自2007年以来,通过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参加全国性的古籍普查、编目、版本鉴定、修复、碑帖等方面的培训63批共215人次;举办全区性的培训共6期,参训人员达246人次。另外,还通过与相关高校合作、承办全国性培训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古籍保护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了广西古籍保护工作整体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前,广西没有一名高级职称的修复师,计划实施10年来,通过人才队伍建设和推动职称评审改革,培养出了一批高层次的古籍修复人才,高级职称修复师已达到5人,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的人才梯队。

      研究成果赫然在目

     “我们已经基本完成全区古籍普查登记。”韦江拿出一组数据进一步说明,截至2016年年底,全区40个收藏单位已经有37个完成古籍普查,累计提交数据26149条,完成了99%以上的古籍普查工作任务,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家底不清”的问题。广西首部普查登记成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已于20174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而古籍缩微、数字化、影印出版等再生性保护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古籍的利用率。目前已数字化200多部珍贵古籍,通过《广西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广西古籍丛书》等,整理和影印了一批广西地方古籍。

      10年来,还涌现出了《广西文献名录》《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广西各民族卷》等一批研究成果,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广西文献名录》和《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分获自治区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这10年里,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开通了“广西古籍保护网”,先后开展了8场讲座、10场古籍展览,组织媒体报道46篇次。其中“八桂遗珍——广西民族古籍保护成果展”是广西少数民族古籍首次集中走出广西,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图书馆进行展览,提高了广西少数民族古籍的知名度、美誉度。

      “现在读者已经能够阅读到50%的馆藏旧方志数字资源,通过自建古籍数据库和购置数字资源的方式,预计今年年底,读者便可在图书馆阅览室免费阅读两万种古籍数字资源。”韦江透露了一个好消息,接下来自治区图书馆还将不断丰富具有广西特色的古籍数字资源,如地方志、地方名士著述,以及少数民族古籍等,让更多藏在“深闺”中的古籍与读者面对面。

  • 《南国早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