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5分类:新闻动态责任者:ly浏览: 次
2017-06-13 《广西政协报》莫媛
6月10日,由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广西古籍保护计划10年成果展”在广西图书馆展出。展览从建立古籍保护工作机制、增加财政投入、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颁布广西珍贵古籍等方面,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我区10年来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2007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以及各有关部门和收藏单位的通力合作下,我区的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组织国家和自治区两级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评审,基本建立了古籍分级保护机制。目前,全区共有7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72部古籍入选广西珍贵古籍名录,其中不仅包括汉文古籍,还包括少数民族古籍、简帛古籍等。
——通过国家和自治区两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评审,积极推动收藏单位改善保管保护条件。广西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桂林图书馆等6家单位获评 “广西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中广西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桂林图书馆、柳州图书馆还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基本完成全区古籍普查登记。截至2016年底,全区40个收藏单位已经有37个完成古籍普查,累计提交数据26149条,完成了99%以上的古籍普查工作任务,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家底不清”的问题,为下一步保护和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区首部古籍普查登记成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已于4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培育壮大了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2007年以来,通过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参加全国性的古籍普查、编目、版本鉴定、修复、碑帖等方面的培训63批共215人次;自治区一级举办全区性的培训共6期,参训人员达246人次。另外,还通过与相关高校合作、承办全国性培训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古籍保护专业技术人才,极大地提升了我区古籍保护工作整体水平。
——显著提升了古籍修复的能力和现代化水平。2007年以来,各单位先后添置了纸浆补书机、纸张纤维仪、测厚仪、拉力计等现代化设备,提升了古籍修复的现代化水平。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前,全区没有一名高级职称的修复师。10年来,培养出了一批高层次的古籍修复人才,目前我区有高级职称修复师5人,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的人才梯队。
——推动古籍的缩微、数字化、影印出版等再生性保护,提高古籍的利用率。目前已完成了200多部珍贵古籍的数字化,通过《广西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广西古籍丛书》等,整理和影印了一批广西地方古籍。
——通过一系列地宣传推广活动,大大增强整个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开通了“广西古籍保护网”,举办的“八桂遗珍——广西民族古籍保护成果展”让广西少数民族古籍首次集中走出广西,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图书馆进行展览,提高了广西少数民族古籍的知名度、美誉度。
——出版了一批成果。先后出版了《广西文献名录》《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广西各民族卷》等一批研究成果,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广西文献名录》和《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分获自治区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