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资讯/新闻动态

学习古籍修复技艺提升古籍保护水平——我馆派员参加第十三期全国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

发布时间:2022-07-19分类:新闻动态责任者:bgsbgs浏览:

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的有关精神,加快古籍保护队伍建设,推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文献的抢救保护,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云南省图书馆暨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第十三期全国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于2022年7月4日至7月15日在云南省图书馆举办。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苏品红,出席了结班座谈会。来自云南、四川、甘肃、内蒙、贵州、广西、西藏、宁夏8个省区市的50名学员参加培训。

熊远明馆长指出,此次培训班是今年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后举办的第一个线下培训班,对提振信心、推进古籍保护工作极为重要;今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做好培训基地、传习所、高等院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希望更多地引入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古籍保护事业向前发展。

培训班邀请了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的5位古籍保护专家授课。专家们从古籍的纸张特性、古籍保护特殊性、古籍整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提升。复旦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所作讲座《传统手工纸理化性能漫谈》以漫谈的手法,深入浅出地讲述纸和造纸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指出中国对传统纸历史文化及制造应当更加重视;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易晓辉在《古籍纸张与传统手工纸》中,梳理了传统手工纸的分类及其主要性能特征;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以《关于古籍保护学的几个问题》为题,阐述了古籍保护历史和现状,指出古籍保护学科体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朱崇先讲授了《民族古籍整理研究述要——以彝族古籍整理为重点》,对我国民族古籍整理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新世纪彝文古籍整理研究的进展与成就;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卢云辉的《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操作》讲座聚焦如何在少数民族古籍中发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并从多个角度予以阐述。

培训班实践操作课由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云南传习所导师杨利群全程教授,所修复文献为云南省双柏县文化馆馆藏的彝文古籍《查姆》。从少数古籍尤其彝文古籍的装帧形式、配纸、修复档案的规范填写到书页的修补、裁剪及装订,杨老师均现场讲授并手把手传授经验,让学员不仅提升了修复技能,而且与珍贵少数古籍近距离接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 

此次培训,我馆地方民族文献中心从事古籍修复的谭碧雁、李璨两位同志参加。培训期间,她们积极向专家请教,认真向同行学习,与其他学员共同修复完成珍贵彝文古籍《查姆》22册,539叶。此外,我馆李璨同志还负责小组彝文古籍修复档案的整理和汇总,以及作为学员代表在结班座谈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下一步,我馆将继续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古籍保护水平,充分挖掘广西少数民族古籍的当代价值,探索形成“广西经验”,切实担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作总结讲话


杨玉良院士讲座现场


我馆学员投入修复任务


学员修复的作品


我馆李璨同志发言


培训班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