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9分类:新闻动态责任者:ly浏览: 次
《走读广西》是一档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广播电视台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及广西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承办的文化阅读融媒体栏目。在“读”与“行”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围绕我区各地优质文旅资源共同策划打造覆盖全网多个平台的融媒体产品,通过一本本桂版好书为受众打开了解广西的窗口。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本期节目:《这不是手艺,这是生活》
本期嘉宾: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罗安桐
走读广西·时光书签,我是时光领读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罗安桐,我把我的时光书签嵌入赵勤创作的《这不是手艺,这是生活》这本书的第34—35页。
伴随一生的竹篾条
老人说她叫李淑芳,重庆大足人,来东莞二十多年了,住在这个小院也已经十几年了,算是半个东莞人了。老人说话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声音不大。她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好风光呢,去过好多地方,如今就在这样一个小院里,编些竹器讨生活。
前面街上竹器店的年轻老板李生,是她本家的侄子,娶了东莞本地人家的女儿,开竹器店也有好多年了。店里的大件是批发市场进的,那些小的物件,大多是李淑芳老人编的。
李生说过好多次,让李淑芳到店里编,这样可以招揽生意。可是李淑芳不愿意,她说在店里干活太招摇,她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在自己这小院,再说编竹器的时候必须集中精力,一会儿来客人了,一会儿又有别的事情了,总不能静下心来。老人说你看这个盖子,要和竹筐扣得严严实实的,做这活儿不用尺寸,就靠手上的感觉,用眼睛数着行数也没用,到头来还是要靠手的感觉,不安心,哪能做得好活儿呢?
说得也是,当一个人处于身心协作的状态时,一种神奇的力量会贯穿其全身,这种力量会赋予其劳作成果一种特殊的品质。这种状态也许是当下的时代所缺乏的。这也是当下手工劳作被珍视的一个原因吧。
我是时光领读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罗安桐,我在广西交通台《走读广西》和你分享阅读的美好!
本期推荐书籍:《这不是手艺,这是生活》
在城市或乡村,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方寸世界里,坚守着自己的小小梦想,酿酒、编织、做琴、捏泥……作家赵勤到各地寻访手艺人,却意外发现,他们背后的人生故事,更触动人心。因此,与时下常见的各种“手艺”类图书不同,手艺的细节和制作过程不是本书叙述的重点,作者更注重非虚构,更多地着力于记录传统手艺人在当下社会中的个体生存境况,展现手艺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何去何从的迷茫与思考,从而让此书具有“民间史”的性质。
作者:赵勤
1974年8月出生于新疆奎屯生产建设兵团。现居南方。做过编辑、记者,现为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于《十月》《上海文学》等刊物,已出版散文集《重返阿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