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4分类:新闻动态责任者:ly浏览: 次
《走读广西》是一档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广播电视台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及广西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承办的文化阅读融媒体栏目。在“读”与“行”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围绕我区各地优质文旅资源共同策划打造覆盖全网多个平台的融媒体产品,通过一本本桂版好书、一场场精品文旅主题活动,为受众打开了解广西的窗口,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
广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省区,全区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0项,覆盖全区14个设区市;自治区级非遗项目914项,数量居全国前列。
“非遗广西”丛书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旗下7家出版单位编纂出版,共20册,是一套全面介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读物。丛书集中呈现了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重点对代表性项目的地理位置、分布范围、历史沿革、基本内容、文化意义、社会功能、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介绍,每册均附音频、视频等数字出版内容,通过融合出版方式增强丛书的通俗性、可读性、趣味性,全方位展示广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期节目
“一弦轻拨 京岛海韵扬万里”
漓江出版社
《非遗广西·独弦琴:京岛海韵》
《非遗广西——独弦琴:京岛海韵》
作者:黄羽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访谈嘉宾
主持人:关于“独弦琴的传说”本书介绍了四个,“大战鲨鱼精”“阮通与石生”“魔发琴缘”“美英的琴”,这些传说您都是如何获知的?您自己最喜欢或者最有感触的传说是哪一个?为什么?
黄羽:关于传说这一部分的这四个名字也是想了很久总结出来的,因为独弦琴它的外形极其简单,在历朝历代,一弦一杆一箱一匏就是它的全部。一直以来,独弦琴都不是大众的风尚,很少有人知道这种乐器,它一直都是属于京族的情调,我觉得独弦琴就是京岛人民的偏爱。很长一段时间里,没人知道它来自何方,起于何时,但是人们通过琴声展开了各种遐想。我们在去京岛采风,还有查阅京岛历史文献的时候,听到和看到了各种不同版本的独弦琴传说,整理起来大致就是这四种。有人说独弦琴是琴仙驯服妖兽的利器,也有说它是治愈嗓病的良药,还有人说独弦琴是七公主苦涩的心弦,也有人说独弦琴是杜美英手中与命运抗争的神鞭……这四则传说在京岛地区流传最广的就是“阮通与石生”的传说。但依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七公主”的传说,因为在这则传说中,七公主的头发是具有魔力的,把它续到琴弦上,琴就活了起来。琴弦的摇杆之间是发丝精灵的歌声,是发丝精灵的舞姿。这一则故事叙述有很多空白,它也没有说明七公主是如何用独弦琴降服鲨鱼精的,是不是像倪匡笔下的“六指琴魔”一样用琴为器,在轻拢慢捻之间,斩妖于无形,还是像“大战鲨鱼精”一般,琴仙用琴的声音感化鲨鱼精?其实从传说里面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但是这则传说会给我展开各种想象,我总是在想,如果七公主真的像“六指琴魔”一般,将内力灌注于琴弦,手指轻轻的摇动,琴弦上立刻五色炫彩,琴音带着光芒“叮”的一声响,鲨鱼精便灰飞烟灭,那这样看来,抒情的琴用作降妖的器物,丝毫也不逊色于任何一把冷兵器,所以这个故事给我真是太多遐想。因为柔弱的公主要用一把琴完成一场艰巨的硬仗,那所剩的仅是一根头发续在弦上。所以我每次听到独弦琴的弹奏,总会觉得有一丝孤寂和冷清的感觉,这种感觉给我对传说印象比较深刻,我也比较喜欢这个传说。
主持人:书中“一弦一琴一生”这一篇章花了大篇幅介绍了几位独弦琴传承人,从第一代独弦琴传承人苏善辉老师讲到与时俱进的传承着赵霞,在走近这些大师们与独弦琴的故事时,给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您认为一代代传承人持续坚守的情感和价值是什么?
黄羽:说到这一章,可以说我是花了最大、最多心力去撰写的一章。因为在以前的独弦琴的读物里,我们通常都是见物不见人的,我希望通过我的这本书,从独弦琴的物质性,转向独弦琴的非物质性,所以在书里我会把独弦琴的传承人单列出一章来撰写。我希望紧扣着独弦琴艺术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努力地将这些物质化的资料与传承人联系起来,呈现出传承人在琴艺的传承,形体的制作,审美的需求,还有琴曲的曲库等非物质性的史料里,围绕着这些传承人的记忆、技术、工具、材料、生活,还有他们的传承路径,师承特点,带徒的情况以及人生的故事进行撰写,我希望说在这本书里,读者能看到这些传承人的非物质性史料,再从他们的这种非物质性的史料里面去窥探独弦琴的特质。
这些独弦琴的传承人故事里蕴含着很多的历史、艺术,这些多重的文化价值,从不同的侧面也是反映了京族独弦琴文化的历史脉络,体现京族文化的内在审美价值。京族独弦琴艺术的亲历者很多,仅仅就京族三岛一隅京族独弦琴就不乏其人,既有国家级的传承人苏春发,也有区级的传承人苏海珍、赵霞,还有其他的传承人,他们对于独弦琴都是有深深的感情。他们心底里面一直是有独弦琴的人,他们的生命轨迹是跟独弦琴交织在一起的,所以我特别希望用这种血肉丰富的故事的描述方式,关照到独弦琴艺术的传统制作技艺,还有他们的传艺感悟。也希望读者通过我的这种描述,倾听到独弦琴艺术亲历者的一些故事,听听他们讲讲小故事,发发小牢骚,然后谈谈小感受,了解他们的生命是如何与独弦琴产生这种深深认同的,同时也让读者看到独弦琴又是如何成就这些传承人的艺术人生的。
访谈嘉宾
主持人:作为该书责任编辑,您在前期的策划做了哪些准备?编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经历?
王林秀:为了做好《独弦琴:京岛海韵》这一本书,前期,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关于京族独弦琴艺术的信息,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最后邀请到了黄羽老师作为这本书的作者。整套书一直都是时间紧任务重的,节奏安排得很紧。从一开始,我和黄老师就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及时沟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集团的要求。为了协助作者拟定框架,我自己也查找了很多资料,学习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和关于独弦琴的知识,为书稿的编校工作去做好基础工作。
这是一套普及性图书,需要有丰富的图片,同时,这又是一本融媒体图书,需要配备音频和视频。我们想尽量在配图中将京族三岛的美好风光、人文风情,独弦琴的形制及其变化,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人的风采等呈现给读者,所以要找的配图会比较多。一开始收集的图片,有些是找不到作者,有些是图片质量不太好,为了找到更合适和好看的照片,我辗转联系了很多位老师,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位图片作者的支持,比如东兴市的黄天福老师,他手上有大量的关于京族三岛图片,所以这本书的配图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图片作者是他。关于音视频,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与金海湾出版社的视频编辑老师是计划要去东兴市进行采风拍摄的,但是由于疫情原因,一直未能成行,最后是联系了东兴市融媒体中心,他们提供了一些图片是和视频素材给我们,另外在黄羽老师的帮助下,联系到了苏海珍老师、赵霞老师等人,才完成了这本书的视频、音频。独弦琴的声音很特别,为了能更好的体会传承人对独弦琴艺术的追求,在稿件的编辑和校对过程中,我经常是一边听独弦琴音乐一边看稿子的,比如苏海珍老师的《海韵魅影》专辑,另外,何绍老师的一曲《一鸣》,让我很是惊艳,他用独弦琴形象逼真地奏出军号声、枪声、冲杀声、电报声和重炮轰鸣声,曲调气势磅礴,酣畅淋漓。
主持人:书本设计有哪些巧思和创新?
王林秀:对于各册图书的设计,集团是邀请了专业的团队,为这套丛书量身打造了封面和版式,这其中融入了很多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元素,非常特别和精美。比如,各册图书的封面会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志,独弦琴的这本,在封面的右上角就有一个形象的独弦琴标志,封面还有一些激凸设计,很有触感。另外,丛书还配套了音视频资源,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可以获取非遗有关音频或影像资料,读者朋友么扫一下我们这本《独弦琴:京岛海韵》中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独弦琴的音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