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4分类:新闻动态责任者:浏览: 次
近年来,
无论在传统节日还是日常生活,
在旅游景区还是寻常街巷,
能看到越来越多
穿着汉服的靓丽身影,
在越来越多的重要场合,
都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
中国传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
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沉淀依旧熠熠生辉。
本期“悦读有声·时光书签”,
为您推荐《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让我们一起走进华夏衣橱,
品味中国古代服饰之美。
书名:《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作者:孙机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内容介绍【来源于“当当网”】:
孙机先生治学,向来以严谨、精深著称。先生每考证一物,均旁征博引,细致解析,据此勾勒出整个时代的背景。本书收录先生有关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各个时代冕冠、服饰的梳理,透彻分析了古代服饰史上的若干重大变革,尽展华夏服饰之盛况。考究的措辞,雅致的文笔,再配以精美的手绘线图,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精巧华美的历史画卷。
有对周代组玉佩的深入解读,其起源悠古,胤裔绵延,在服制与礼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华夏深衣之推演,“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亦有“华带飞髾而杂襳罗”之楚风流布;汉式褒衣博带,历南北朝服制之变而辟为双轨,北魏改革后的冠冕衣裳,与北齐、北周改革后的胡服系统并行不悖;及至唐代,以浓墨重彩描绘女子之艳丽服装与精致妆容,“眉黛夺将萱草色,裙红妬杀石榴花”,“偏戴花冠白玉簪,睡容新起意沈吟,翠钿金缕镇眉心”;还有对中国古代带具的系统梳理,上溯先秦法服,下及元明绦带,述型式之演变,评纹饰之发展,叹工艺之精湛;惜霞帔坠子制作精巧,式样纷繁,更喜其所蕴绵绵心意——“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更有备受推崇的明代束发冠与头面,若分心般叠曲萦迴,引人入胜,更耐寻味……
时光领读人
李采芸,南宁孔庙博物馆馆员、高级汉礼策划师
朗读片段:
以声沉浸,阅无止境。大家好,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阿图籽”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南宁孔庙博物馆馆员、高级汉礼策划师李采芸,本期的时光书签将嵌入由孙机创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第120—122页。
唐初女装衣裙窄小,“尚危侧”,“笑宽缓”,仍与北周、北齐时相近,如莫高窟205、375等窟初唐壁画中的供养人便是其例。这种服式大体上沿用到开元、天宝时期,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的陶俑,是开元时期最典型的作品,其服式仍然带有初唐作风。所以《安禄山事迹》卷下说天宝初年“妇女则簪步摇。衣服之制,襟袖狭小”。白居易《新乐府·上阳人》所说“小头鞋履窄衣裳,……天宝末年时世妆”,更可以代表中唐人对盛唐服式的看法。但盛唐时一种较肥大的式样也开始兴起,莫高窟130窟盛唐壁画中榜题“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一心供养”的女像便可为例。总之,至盛唐时,妇女的风姿渐以健美丰硕为尚。《历代名画记》卷九称盛唐·谈皎所画女像作“大髻(jì)宽衣”,正是这种新趋势的反映。中唐以后,女装愈来愈肥。元稹(zhěn)《寄乐天书》谓:“近世妇人……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色泽,尤剧怪艳。”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也说:“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女装加肥的势头在唐文宗朝急剧高涨。
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阿图籽”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南宁孔庙博物馆馆员、高级汉礼策划师李采芸。我在“悦读有声”,用声音与你分享我的“时光书签”和阅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