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2分类:新闻动态责任者:地方民族文献部浏览: 次
2025年3月28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共同承办的“古籍保护课程和《百部经典》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举行。第十四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家图书馆原馆长熊远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班华勤,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馆长秦小燕等领导嘉宾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秦小燕馆长主持。广西民族大学黄晓娟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广西民族大学历来重视高校的古籍保护工作,本次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高校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情,也为高校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发展。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王红蕾主任在致辞中提到,此次活动旨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希望通过合作联动机制,深化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在古籍保护上的合作,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班华勤副厅长表示,广西作为《百部经典》课程进校园活动试点工作的全国首站,广西将以古籍保护课程和《百部经典》课程为纽带,通过技艺传承和经典研读,进一步激发学子们研究广西经典地方文献,深刻理解、热爱和发扬经典中蕴含的广西优秀历史文化,为壮美广西的建设发展积蓄前行的精神文化力量。
启动仪式后,与会嘉宾和在校师生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国家图书馆原馆长熊远明在题为《挖掘古籍文化价值 赋能AI技术》的讲座中,以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承视角,阐释了古籍资源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展望了新兴技术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运用前景。讲座吸引了两百余名师生到现场聆听,报告厅座无虚席。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带来了“三月三对山歌”雕版印刷、“四时读书乐·春”凸版印刷、“说文解字 书海谜踪”《百部经典》猜谜、“甲骨启智·寻迹广西地名”、“甲骨文十二生肖”趣味集章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带领师生们体验传统技艺之美。当“壮族三月三对山歌”纹样在宣纸上随着雕版印刷呈现,甲骨文地名谜题被逐一破解,现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与欢笑声,生动诠释着“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深刻内涵。
广西是2025年全国“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的首场启动仪式举办地,也是《百部经典》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全国首发站。此次活动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古籍文化的魅力,带动他们积极参与到古籍保护和传承行动中。今年,相关活动还将陆续走进区内多所高校,为广西学子送上精彩纷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盛宴。
下一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将进一步发挥好“中华经典传习所”“广西典籍博物馆”作用,以“跟着《永乐大典》走读广西”获评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优秀案例为动力,持续创新“汲古润今”“经典传习”“承典焕薪”等活动品牌,通过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经典文献研读等活动形式,构建起“保护——传承——创新”三位一体的文化生态,推动古籍保护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走深走实,助力广西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